4月26日的周六晚上,遼寧爸媽在線中心線上課堂如約開講了。首先回顧一下上周六,上周是趙玉坤老師講《道德經》第63章和何老師答疑,大家一起共度了一個美好快樂的晚上。這周何老師用傳統文化的智慧分享了家庭教育,老師特意準備了PPT,真誠樸實的語言結合真實案例,讓人特別入心。
何老師講課
何老師根據20多年心理咨詢工作經驗指出了很多孩子的一個問題:對父母有情緒、不滿,缺失感恩心,卻只一味被要求學文化課。因為和父母的情感沒有鏈接上的話,事業不可能有太大的成功,財富也不可能太多。現實中對孝道的教育是欠缺的,家庭教育主要應該從孝道入手,感恩父母不僅要腦袋知道,而且要從內心生發。只有讓孩子在感恩與盡孝中體會快樂,才能培育出健全而溫暖的人格。
如今,不少家長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,把學習當作孩子生活的唯一重心,卻忽視了責任感的培養。其實,責任感的種子應從小事播撒——讓孩子整理自己的房間、為家人分擔家務,這些看似瑣碎的日常,正是塑造擔當精神的土壤。家長更應以身作則,在生活點滴中踐行孝道。比如,陪孩子一起探望長輩、耐心傾聽老人的嘮叨,這些行為遠比空洞的說教更有力量。當家庭中少一些“快去學習”的催促,多一些對生活的關心與分享,孩子自然能在耳濡目染中學會感恩與責任。
線上課堂
“百善孝為先”的古訓代代相傳,可現實中對孝道的誤解比比皆是。我們是將傳統文化中“孝”的精神化作行動。學習傳統文化不是紙上談兵,而是要在生活的每一個細節中,用理解與包容詮釋對父母的愛。
現代社會有個可怕的現實是不婚不育,這在古代都是不孝的。這折射出家庭教育的深層問題,當孩子對父母缺乏尊重,甚至惡語相向,根源往往在于家長在孩子心中未能樹立應有的尊嚴。家長若想培育出懂得感恩的下一代,首先要學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,不能一味的否定,讓孩子表達他的想法和目的,感到被尊重和平等。其次,愛孩子要符合道,要給孩子樹立尊敬老人的榜樣。唯有如此,才能打破代際間的隔閡,讓傳統美德在家庭中薪火相傳。
在交流互動環節中,何老師針對提問做了精彩答疑。從孩子的發型選擇到飲品偏好,從青春期的情緒波動到親子間的意見分歧,家庭生活中處處藏著溝通的學問。面對孩子想要嘗試新事物的渴望,家長不應急于否定,而是耐心傾聽背后的想法;當孩子因情緒失控而哭鬧時,理解與共情比說教更能打開他們的心門。就像面對孩子對方便面的執著、對奶茶的偏愛,與其強制禁止,不如用健康知識引導,用平等對話化解矛盾。
互動分享
在這場家庭教育探討中,傳統文化不再是束之高閣的典籍,而是化作滋潤家庭的春雨。從孝道根基到責任培養,從代際溝通到觀念傳承,每一個家庭瑣事都是孩子成長的課堂,每一次親子互動都是教育智慧的實踐。遼寧爸媽在線平臺歡迎更多家人的加入,在傳統文化的智慧中,找到屬于自己的家庭教育之道,讓家庭成為孩子成長的溫暖港灣,我們下期再見!
遼寧爸媽在線中心
2025年4月26日